6个沐浴技巧,让你越洗越健康
洗澡可以去除汗水、污垢、油脂,消除疲劳,放松肌肉活血,改善睡眠,提高皮肤新陈代谢和抗病能力,用温水浸泡可以治疗某些疾病。洗澡时多加注意,不仅可以祛除体内小病痛,还能达到“越洗越健康”的效果。
1。饭前30分钟洗澡以开胃
食欲不佳或食欲不振的人,可在饭前30分钟自觉洗澡,用热水刺激肠胃,待身体暖和后,再向胸部周围喷温水,饭后休息1分钟每5秒一次。重复5次;如果有浴缸,可以在热水中泡一会儿,同时进行腹式呼吸。用鼻子吸气使腹部鼓起,然后用嘴呼气,然后用微温的水冲洗腹部。交替刺激可促进胃液分泌,增进食欲。胃酸过多、胃溃疡的人可以通过热水浸泡3-4分钟来控制胃酸分泌。
2。冲洗关键部位,缓解身体疼痛
对于风寒瘀血引起的慢性肌肉损伤、局部僵硬、疼痛等问题,可以在洗澡时多增加几个动作。洗澡时,用40度热水喷在疼痛部位10分钟左右,特别是头、肩、腰等容易疼痛的部位。淋浴时可以做伸展运动,前后左右翻身,可以逐渐打通瘀血,促进血液循环。腰部因提重物或撞击而受伤的人,受伤后不宜立即洗澡,否则会加重疼痛。疼痛缓解后,用40度的热水浸泡10-20分钟,有利于消炎止痛。因肾气不足而引起的其他原因引起的腰痛,也可以通过用热水沐浴腰部、做适当的腰部屈伸练习来缓解。
3。洗澡时深呼吸可缓解便秘
每到季节变换或者工作劳累的时候,很多人就容易出现功能性便秘的症状。除了日常调理外,洗澡时可以用手掌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同时,可以在腹部鼓胀收缩的情况下深吸一口气,集中精力淋浴腹部。这样可以增加气血运行,加强血液循环,可以缓解和预防便秘。痔疮功效。对于神经性便秘患者,可以用40摄氏度的热水沿肠道冲泡3分钟左右,然后用25摄氏度的温水冲泡10秒,重复5次左右,以加强大肠的蠕动。
4。热水中加入生姜可以祛寒 很多女性和体寒的人经常会出现全身发冷的情况,手脚也容易变得冰冷、麻木,即使在夏天也是如此。从中医角度来看,这多是由于气虚血虚导致血液运行不畅、供血不足所致。这类人有时间可以多泡泡浴,并在热水中加入生姜,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温暖身体。洗澡时,可以先用40度的热水冲洗肩膀和膝盖以下。清洗时,做肩膀的上下运动和踩脚的动作。充分预热后,用冷水冲洗10秒。重复5次,交替淋冷水和热水,血管会冷热时不断扩张和收缩,从而达到血流顺畅的目的。但体质虚弱的老人、儿童应尽量避免冷热交替。
5。揉搓脸,洗去疲劳
由于脸上分布着许多表情肌和敏感神经,偶尔揉揉脸,立刻就会感觉神清气爽。劳累了一天后,洗澡时揉搓脸。热水可以更好地刺激这些神经。在摩擦和水温的双重作用下,面部血管遇热扩张、增厚,加快血液循环,舒展面部肌肉,促进新陈代谢。保持面部紧致红润,长期保养可预防面神经炎、视力下降。
按摩的时候,用手掌在脸上上下摩擦,直到脸感觉温热为止。力度可稍重,每秒一次,擦3-5次,每次不少于3分钟。对于皮肤干燥的人来说,手法不宜过重,速度也不宜过快,以免擦伤皮肤。但需要注意的是,40度的水温对于消除疲劳最为理想。如果水温过高,会消耗大量热量,不但不能消除疲劳,反而会让你感觉不舒服。水温过低,血管会收缩,难以消除疲劳。
6。按摩脚部可缓解疲劳和肿胀
中医讲“百病始于气”。步履沉重、水肿多是由于人体“气”不畅,导致血液循环不畅所致。脚部的神经非常密集。沐浴时重点刺激各部位的反射区,可促进新陈代谢的正常运行。可以先用40度热水从脚趾到脚背来回淋浴,然后有针对性地冲洗脚踝和脚底各3分钟,然后用低温冷水冲洗同一部位大约10秒,同时移动脚并进行冲洗,重复数次,即可达到刺激穴位、畅通气血的效果。
劳累一天后洗个热水澡,不仅能及时消除疲劳,还能让你精神焕发。热水浴的水温不宜太高,一般以35-40℃温水为宜,洗澡时间不宜太长,最好在30分钟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