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花?总结最全面的养花八个误区
有些人喜欢养花,但总是没有办法养好。花很短的时间后就会枯萎。即使不枯萎,也长不好,叶子会黄,花也会小。也许爱花人士对于养花陷入以下误区:
误区一:多喝水
一些养花者认为,花和人一样,每天也需要喝水。因此,只要经常浇水,花朵就会开得很漂亮。其实浇水并不是越多越好。浇水要根据花卉的性质适当进行。
一般每天早上浇水一次即可,晚上可根据盆土干爽情况补浇水。白天尽量不要浇水。浇水时要浇透,直至盆底有水流出为止。当然,对于一些肉质根的花卉,如君子兰等,浇水量要控制一下,否则水太多容易引起烂根。这种花只需要在中午比较干燥的时候在叶子上喷水即可。有些耐旱的花卉如仙人掌、仙人掌等需要少浇水,否则容易烂根。
误区二:放在室内
有的养花户看到夏天阳光强烈,冬天天气寒冷,害怕花卉被晒伤或冻死,或者因为太忙没有时间照顾,所以他们只是把花移到室内。但这样做的结果是花朵长期缺乏阳光,导致生长不良。事实上,有些花就像阳光。比如阳花不怕强烈的阳光,只需要在夏季中午适当遮阴即可。
当然,中性花一定要适当遮光。如果是阳台上的盆花,可以每天上午10点到下午3点移到室内。如果是喜阴的花卉,避免接触强光。不过,让花朵多接受阳光照射总是对它们的生长有好处的,就像带宝宝出去晒太阳一样,这样花朵才会长得茂盛。
误区三:施肥过多
有的花农错误地认为施肥越多,花就长得越好,于是购买各种肥料,频繁给花施肥。结果,花不但不能长得茂盛,反而长得越来越差。其实这就像给人吃太多的营养,但一时消化不了,导致生病一样。花卉吸收养分时,一定要一点一点地吸收,不能一下子吸收很多,否则会损害根系。 施肥要根据气候而定。春秋两季气温适宜,是花卉生长的旺季。此时可适当增加施肥量。夏天气温高,冬天气温太低。在这两个时期,有些花朵进入休眠状态,吸收肥料较少。因此,花农应根据不同花性状尽量少施肥料。当然,夏季开花的花卉比较耐高温,所以可以适量多施肥料,如紫薇、茉莉、兰花等。一些结果性花卉如五彩椒等,花谢后追施磷肥,可使其多结果。热带观叶植物,如龟背竹等,应追施氮肥,使其叶片更绿。注意浓度不要太高,要勤施薄肥。
以下是施肥小窍门总结:黄瘦植株多施,发芽前多施,孕蕾多施,开花后多施;肥壮植株少施,发芽期不施,开花期少施,雨季少施;不适用于新种植的植物。盛夏不宜使用,生长过长时不宜使用,休眠时不宜使用。
误区四:养的花越多越好
有的养花者不顾房间大小或功能,在房间内摆放大量植物,使空间显得杂乱、拥挤、狭窄。结果,种植花卉不仅使空间的日常功能无法正常运转,而且使房间缺乏美感。和谐与美丽也不利于植物生长。事实上,15平方米左右的房间一般只适合种植2盆中大型植物,而3到4盆小型植物就足够了。
误区五:养花贪吃
有些花农喜欢购买各种鲜花。越多越好,品种越多越好。事实上,有些花卉不适合放在室内,有些花卉应远离人群。例如杜鹃花、紫荆花等含有毒素,误食会引起中毒。水仙花、滴水观音等叶花汁滴到皮肤上时,会引起皮肤红、肿、痛等过敏症状。有些带刺的植物可能会误伤人,应放置在不易接触到的地方。总之,养花时不要贪得太多。应根据自己房间的大小、功能和需要来选择鲜花。
误区六:追逐名利
一些花农认为,名花一定要种,因为观赏价值高,市场利润巨大。为此,他们不惜花重金购买各种名贵花卉。但结果往往是,由于缺乏良好的养护条件和管理技术,花朵在短时间内就枯死了。这不仅毁掉了名贵花卉,还浪费了金钱。
正确的养花方法是从普通、低端品种开始,逐步摸索养花的规律和技巧。等到你的经验和技能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再逐步购买昂贵的品种。这将为您带来更多成功繁殖的机会。
误区七:时不时去 有些花农缺乏耐心,总是不耐烦。他们只是尝试种植花卉并改变花卉的类型。这种做法不仅不利于培育株形优美、观赏价值高的花木,而且改变花卉的种类,也不利于花卉栽培技术的提高。
对于养花者来说,最好选择一两种花卉,重点栽培,才能有所收获。
误区8:这个概念并不新鲜
如今,花卉栽培的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更新,但很多花农的花卉栽培观念停留在传统的养护方法上,不善于使用新技术和设备,如无土栽培、无土栽培。发臭的花肥和各种花器等,导致养花不卫生,家里有各种怪味。养花不美观、新颖,而且产生很多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