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无忧网

一台高清投影仪多少钱?

你想不花很多钱就拥有一台投影仪吗?本文主要告诉大家如何制作高清投影仪教程,从投影仪配件选择、制作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自制高清投影仪的研制


如果把投影仪分解,包括光源、光学系统、液晶成像系统、电源四个部分。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就是光学系统。首先需要将点光源汇聚成平行光,然后光线穿过液晶面板,通过光学系统汇聚到透镜,最后投射到墙壁上。光学系统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最终的实际效果。例如,如果光学元件的轴不重合,最终的图像将会失焦。


投影仪的工作原理


光学系统主要由透镜、菲镜、聚光镜、反射碗组成(LED光源可以不用反射碗)。碗用来将灯泡发出的光反射到聚光器中。聚光器主要收集灯泡和反光碗发出的光,投射出去。后置菲涅尔透镜的作用是将聚光镜发出的光变成均匀的平行光照亮整个液晶屏。前置菲涅尔透镜的作用是将后置菲涅尔透镜和含有图像的平行光线集中在透镜中,然后将液晶上的画面放大,通过透镜投射到屏幕上。


液晶成像系统主要由液晶面板和信号驱动控制电路组成。其中,驱动控制面板上有很多输入信号接口,将外部的电视信号、DVD、VCD、HDMI、DVI、VGA、色差信号转换成液晶面板可以识别的控制信号。液晶面板是显示器的终端设备,投影机的性能指标主要由其决定。


除了光学和液晶系统,还应该注意散热系统的布局。因为普通投影仪使用的灯泡功率大,需要散热,这就涉及到规划整个投影仪散热的布局。风扇的位置和数量必须提前确定。与传统投影仪相比,LED投影仪不需要过多考虑散热问题,制造工艺简化。


投影仪的原理、内部结构、前期制作规划是自制投影仪的必修课。有了这些知识,就可以进入选购配件的阶段了。不要小看购买,这涉及到光源、液晶屏、镜头等多方面的知识,所以有必要了解一下。


投影仪配件的选择


1.光源


投影图像的质量取决于光源。从光学原理我们知道光源有两个重要指标:强度和色温。原来高标准液晶投影仪的光源应该是亮白色的。所以我们自己做投影仪的时候,很大一部分精力和费用都花在了提高光源的亮度和白度上。


提高亮度看起来很简单,增加灯泡的功率就行了,其实并不简单。即使撇开能源消耗不谈,温度也是一个大问题。散热问题解决不好,液晶屏就无法正常工作。亮度高,温度高;散热不好,液晶屏会烧坏;低亮度达不到观看效果,亮度要控制在一个合适的“度”内。


国际上有A、B、C、D、E五种标准白光光源,其中E是最理想的白光,色温约6000K,非常接近自然光。根据投影机要求的小尺寸、高亮度、长寿命、高色温等要求,自制投影机使用的光源不超过三种。


低压卤素灯,即电影放映用的金属卤化物灯,电压12V~48V,功率100W~400W。这种灯的特点是体积小,亮度高,亮度和色温可以满足自制投影仪的要求。特别是不需要复杂的驱动电路,成本非常低。缺点是灯泡寿命短。


自制的LED光源由704个LED灯组成。


如果对亮度和色温要求高,必须使用高压金属卤素灯。它的内部充满了汞、氩和金属化合物。在高压的作用下,汞蒸气放电,激发各种金属蒸气放电,产生强烈的弧光。这种灯包含可见光的全光谱,能发出明亮的白光,发光效率高。是目前主流商用投影机的主要光源。使用这种光源时要特别注意。第一,点燃时热量剧烈,千万不要用手去摸;第二,有大量的红外线和紫外线,不能用眼睛直视;第三,需要高触发电压;第四,不能瞬间点燃。需要预热1 ~ 3分钟。商用投影仪为了提高清晰度和亮度,大多采用三块液晶面板,其光源也采用三向结构。灯泡发出的光经过冷光反射镜、滤光片、分色镜、反射镜、聚焦镜或分光棱镜,最后通过投影透镜投射到屏幕上。它的光源结构极其复杂,调节极其复杂,在业余条件下是不可能的。业余主要采用单通道光源单片液晶结构,即灯泡发出的光经过冷光反射镜、隔热镜、聚焦镜、液晶屏、透镜,结构简单,调节方便。


电路板是边肖自己用喷墨打印机打印出来的,用感光板烘干,再用铜蚀刻水蚀刻。所有的洞都是用电钻手工钻的,花了10多个小时。有两块电路板,主要用于散热。


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光源,LED光源也不容忽视。是目前最受关注的光源之一。它有很多优点:节能、无辐射、热值低、工作电压低、启动快、色温纯。它是未来投影的首选光源。但目前LED光源最大的问题是亮度低,高亮度LED模组价格昂贵,显然不适合业余生产。自己制作高亮度LED模组比较复杂。以边肖自制的LED模组为例,使用了704个5mm的LED灯泡。仅仅为了放置这些小灯泡,就要花很多时间在背板上钻孔。如果你对自己的动手能力非常自信,有足够的时间去尝试。


现在光源的结构一般分为直下式和反射式。前者经聚焦碗反射,经聚焦镜聚焦,光利用率高,使用小功率灯泡即可获得理想的照明亮度。但缺点是亮度均匀性不好,辐射面小,主要用于10寸以下的液晶投影设备。后者是凸透镜加菲涅尔透镜的灯箱结构,辐射面大,亮度均匀性好。适用于10寸以上的液晶屏,散热效果好,可以使用大功率灯泡。自制投影仪多数情况下采用直投。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使用直投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所有光学元件的中心轴的重合以及焦距的准确性,否则会出现一些伪影、暗角等问题。此外,投影系统的光源也存在许多问题,如灯丝的类型、反光碗、隔热镜,特别是光源的散热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多了解一下,这里就不讨论了。


2.液晶显示屏


彩色液晶屏是投影机的核心部件,其性能决定了投影机的所有指标。按驱动方式可分为模拟屏和数字屏。目前液晶投影大多采用数字屏幕。最常用的是TFT数字屏,即每个像素由一个薄膜晶体管驱动。


自制投影仪在选择液晶屏时应满足以下条件:


1)真彩色数字TFT屏幕,可拆卸背光;


2)价格适中;


3)在体积最小的情况下,像素尽量高;


4)对比sh


目前市面上符合上述要求的液晶屏有几款:元太3.5寸液晶屏,640 TI mes物理像素;480;夏普的6.4英寸专用液晶屏(800 TI mes00),日立的,松下的,东芝的7英寸液晶屏,分辨率都是800 TI mes480。此外,东芝的8.4英寸(800 TI mes00)和8.9英寸高清屏幕(1024600),三星的10.6英寸液晶屏(1280768)。还有三星、东芝、夏普、日立的15.4寸液晶屏,物理像素1920.12万,高清投影的不二之选。以上屏幕的共同特点是:均为数字TFT显示屏,像素适中,安装方便,价格低廉,易于接受。


有些商家为了满足我们这种DIY玩家的需求,特意把液晶屏的背板去掉,只留下液晶屏和驱动电路。这显然是针对我们这些DIY爱好者或者一些有特殊工程需求的用户。所以在选购液晶屏的时候,不妨多逛几家店,详细了解各种屏幕的实际情况。


3.镜头


相信大部分DIY的朋友对投影仪产品的光学镜头并不熟悉,因为产品的知名度不够。看到实物,自然会有一个疑问,那就是投影仪的镜头和一般数码相机的镜头有什么区别?


从原理上讲,数码相机(DC)和投影仪(如图5)的镜头都是光学镜头,利用的是光的折射原理。他们的本质是一样的。但由于投影仪和数码相机的应用属性和效果的不同,在具体细节和功能上会有差异。


首先,最明显的区别就是有没有光圈。对于DC来说,由于感光器件(CCD或CMOS)的感光范围非常窄,当外界光线超过感光器件的感光范围时,就需要一个控制入射光量的器件,也就是光圈。它由一组薄的弯曲金属叶片组成,安装在镜头和镜片之间。用户可以调节光圈,使这些叶片均匀开合,形成不同大小的光孔,控制入射光,满足不同的拍摄需求。应该说只要相机有光圈。但是目前大部分投影仪镜头都没有光圈。只有少数产品的镜头使用光圈,典型的是松下PT-AE700,它采用了“动态光圈”技术。这个技术就是光圈,可以随着投影图像的亮度而伸缩。目的是在暗背景下缩小光圈,使投射光加倍,提高画质。


其次,是否支持高变焦是两者的明显区别之一。投影仪一般是定焦镜头,即使使用变焦镜头,其变焦比一般也不会超过2。而一般民用数码相机的变焦比一般都在3以上,只有少数数码相机使用定焦镜头或变焦比小于3的镜头。


此外,镜头光圈是区别投影仪镜头和DC镜头最明显的标志。一般投影仪的镜头光圈都比较大。一方面是因为投影仪的感光芯片(LCD、DLP)比较大,所以获得相同光圈所需的镜头光圈也相应较大。投影仪需要足够的光通量来满足人们的观看要求。如果光通量不足,没有补救措施。因此在设计上要采取大光圈、大镜头、大灯泡等措施,保证最低亮度值的实现。但是,并不是要将以上三个参数全部最大化,而是要找到价格和性能的最佳平衡点。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