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无忧网

西塘古镇简介

  西塘简介:

  西塘古镇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境内,距嘉善县城11公里。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从上海坐火车到嘉善下车,再换小巴到西塘,3.5元。西塘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文化的古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是吴越交汇之地,故有“吴根越教”、“越教世家”之称。到了元代,市场初步形成。西塘与其他水乡古镇最大的区别在于,古镇临河的街道有廊、棚,总长近一公里,就像颐和园的廊一样。在西塘旅游,雨天不会被淋湿,晴天也不会被阳光暴晒。

西塘古镇简介

  西塘主要景点

  西塘以“桥多、巷多、廊棚多”三大特色赢得了游客的青睐。其中,西塘旅游公司开发的景区有11个。逆时针方向走:从古镇中间的叶子出发,进入巷子后右转上西大街,经过“根雕馆、瓦当馆、雪斋扣馆”;---到达双桥,直走安靖桥右转。烧完香港后,游览“尼居”、圣殿、木雕堂”;---沿西塘港东古街向北,过狮子桥,即可看到“黄酒馆”;----沿细长缥缈长廊,经过双子来凤桥,向西到达“醉园、七老爷庙”——返回环秀桥,右转进入“忠福堂”沿西街向东走;终于参观了“西花园”。

  西公园

  西塘西园旧址位于西街季家巷。明代时为朱氏单业,后转入孙氏。园内树木、花卉、植物、假山、亭台、池塘等,景色秀丽。东侧假山上建有“听涛轩”茶室。因假山上有一株白皮松,高数丈,风吹有声,故名。1920年冬,诗人柳亚子来到西塘,住在西苑,并与西塘南社社友在西苑合影,题为《西苑聚会第二张》。1990年3月,在镇镇西山建成总面积16.6亩的公园。为纪念柳亚子游览西园,故命名为“西园”。入口有小桥流水,石狮门厅,园内有砖格庑、水榭、曲桥、假山、亭台、人工瀑布等。该景区旁边修建的几家客栈也以此命名,如:西园雅居、西园客栈、西园客栈等。

  醉苑

  始建于明代,现在四合院保存完好。花园三进,厅堂长廊,碧池青石,廊翠竹,景色醉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院子里的一座小砖桥,只能容一个人。其造型精美清晰,兼具观赏性和实用性。王氏的诗歌和书籍代代相传。祖父善书法,父子痴迷版画艺术。公园内的图书馆“一香斋”展出了王氏的《水乡魅力》版画系列。

  门廊棚  西塘古镇最著名的风景就是一条近公里长、造型古朴的长廊。所谓走廊,其实就是一条有屋顶的街道。西塘的亭子有的靠近河边,有的在中间,有的沿河边设有长凳供人们休息。廊棚以砖木结构为主,屋顶为单色墨瓦。它沿河而建,连为一体,俗称“一洛水”。既可以遮阳避雨,又可以驻足欣赏风景。沿途有独特的摊贩出售各种物品。走在其中,你会感受到一种对过去的怀念之情。

  路芬银杏

  西塘镇邮路风浜巷口共有两棵银杏树,一雄一雄。始植于明朝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银杏老干婆娑,枝叶茂盛。雄银杏高13.5米,周长3.92米;雄银杏高13.5米,周长3.92米。雌银杏高9.35米,周长3.08米。墓主人陆邦,出生于西塘,曾任京城官员。他为官清正,学识渊博。曾担任明朝钦差大臣赵文华的老师。传说陆邦官邸是赵文华督修嘉善城墙时,用多余的城砖建造的。遗址现为西塘南棚下于家巷。现在已经找不到坟墓的踪迹了,除了坟墓周围的石人石马和两棵老银杏树,仍然矗立在这里,印证着这段历史。

  石皮巷

  明朝以前,古镇里的大家族有唐、王、赵、卢四个姓氏。明代以后,还有倪、姜、朱、卜、卢等大家族,所以不少都有深宅大院。房屋很深,形成长长的巷子。镇内尚有长短不等的巷弄122条,其中百米以上的屋巷5条。最有特色的露天巷子叫石皮巷。
石皮巷位于西塘镇下西街,“忠福堂”西端。这是一条夹在两栋住宅楼之间的露天巷子。始建于明末清代。西塘镇122条长短不一的巷子中,石皮巷是最窄的,宽度只有1米。巷口最窄处仅0.8米。总长度为68米。它由166块坚石铺成。车道表面平坦。底部是下水道。石皮巷左右墙上的阶梯式山墙高6-10米,其古老而独特的风格被完整地保存下来。

  忠福堂

  中福堂是清代王氏的私人宅邸。王氏起源于王渊,当时是宋都。王渊护送宋高宗南下后,受到明朝和明朝的影响。其后裔消失于杭州、嘉兴、湖州。清顺康年间,一位后人迁居西塘,建此宅院。拥有前后七进院落和后花园,是典型的明清民居风格。第三个入口是正殿。殿堂中央悬挂着康熙年间翰林学士海宁陈邦彦题为“忠福堂”的匾额,告诫后人“平日多行善,积德行善,必使子孙兴旺”。未来有福了。”

  民俗瓦片展示馆  瓷砖是一种由简单材料制成的建筑装饰配件。由于保存不易,历史悠久,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馆内藏有花边滴水、筷笼、走鸡、砖雕、古砖、陶俑六大类300多个品种。其中有充满美好祝愿的传统瓷砖;有的带有宗教色彩的寺庙瓷砖,有的则表达着某种命运。历史时期的政治图形瓷砖。


  中国酒文化博物馆

  西塘古镇历史上一直是酒乡。“喝好酒,吟好诗”一直是古代很多文人墨客的两大追求。明朝初年,大诗人高启乘船路过西塘,停下来询问酒家的情况。清代时,镇上的名酒“梅花三白”香飘数百里。民国初年,柳亚子多次在镇上喝醉。西塘的酒文化可以说是与古镇同步、与古镇齐名。西部酿酒世家刘锡明先生看中了西塘这个酒乡,并在这里展示了他世代收藏的酒文化物品。他在原来的黄酒展厅的基础上,新开设了“中国酒文化博物馆”。从酒文化的角度来看,本书用数百件实物对中国酒文化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集知识性、趣味性、学术性于一体。追根溯源,揭示了中国酒文化的清晰背景和深刻内涵。它涉及民俗、历史、经济、文学、艺术、医学等多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缩影。

  倪天增祖居陈列馆

  倪天增祖籍位于西塘镇香港南33-35号。清末民初建筑。

  倪天增(1937-1992),原上海市副市长,出生于宁波,祖籍浙江嘉善。其祖父倪祖金是清末学者。其父倪伟雄自幼接受新学。1929年到鄞县政府任建筑科科长,董事,此后定居宁波。他忠心耿耿,为人民、为人民,是一位深受人民尊敬的公仆。

  为了纪念倪天增同志,展现他勤奋廉洁的优秀时代风范,1999年4月,西塘镇人民政府集资修建了倪天增祖居陈列馆,并于1999年改扩建。2006年6月。祖居面阔五间,坐北朝南,面积627.1平方米。现有三个入口和一个坚硬的山顶。第一入口为平房,正面宽16.3米,进深8米;第二入口为二层建筑,正面宽13米,进深10.7米。第三入口为二层建筑,正面宽9米,进深8.3米。米(目前作为旅游景点和廉政教育基地,仅前两个入口开放)。总修复建筑面积428平方米。展厅利用较为丰富的实物、史料、照片等,再现了倪天增同志作为人民公仆的杰出业绩和形象。

  2004年1月,倪天增祖居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已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浙江省首批反腐倡廉文化教育基地。

  尊温堂

  尊文殿建于元末明初,殿内的拜寿殿独具特色。殿内梁柱、廊窗均有图案,造型栩栩如生,刀工细腻,雕刻精美。

  纽扣博物馆  西塘是中国纽扣之乡。纽扣博物馆位于西街。设有古代纽扣展区、现代纽扣展区、现代纽扣展区、贝壳纽扣制作工艺展区、纽扣应用区、中国结展示区六个展厅。

  根雕博物馆

  西塘是一处风水宝地,适合艺术家休养、汲取灵感。张正先生,根雕艺术家,安徽舒城杭州人。1958年出生,1999年通过人才引进移居西塘。孔夫子的作品遵循70%自然、30%人工的原则。500余件大型作品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张正大师以其卓越的工匠精神和不畏困难的精神被列入世界名人录,被誉为“东方之子”。

  狮子桥

  又名立人桥,因桥栏杆上雕刻着八只造型各异的小石狮,人们又称此桥为狮子桥。

  环秀桥

  建于1581年(明万历九年),横跨当时的孝通、北翠,是西塘镇最早的高桥。相传以前,天气晴朗的时候,站在桥顶,可以向北眺望太湖边的青山。石级拱桥是1997年重建的,这里有一副对联:船过碧玉环,人行彩虹带,描述了过桥的两种方式。乘船穿过碧玉环,而步行路线则沿着彩虹带向上。这副对联源自河北赵州桥上的对联:水从玉环中流出来,人上青龙背上。

  五福桥

  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重修。据西塘老人介绍,走过这座桥的人会带来五种福气,即:长寿、富贵、健康、德行、善终。五福桥位于香港倪天增祖居陈列馆东侧。

  卧龙大桥

  卧龙桥始建于1719年(清康熙五十八年)。位于北栅城口,为单孔石拱桥,长31.46米,宽4.95米。该桥东坡32层,西坡30层,西坡南角9层。巡杖呈长方形,高44厘米,表柱高71厘米,京城呈方形。拱门垂直并排建造,工艺精湛。它是镇上最高的桥。

  送儿子去枫桥  清康熙四十八年、道光十五年重建。来凤桥于1997年重建,其独特的造型和结构,适合旅游观赏,是新景点之一。老百姓称之为“庆余桥”。桥顶的棚子和方砖铺成的长凳,为游人提供了休息、欣赏美景的好地方。《送子上凤桥》最能体现西塘人细致体贴的本性,就是桥上的石阶一分为二。左边的石阶是男士专用的;而右侧则设计了一个小坡度;原因是古人认为当时的妇女有裹小脚的陋习,步子小,在台阶上行走不方便,所以专门为妇女们造了一个小斜坡,供妇女们行走。环秀桥。始建于1581年(明万历九年)。横跨晓通、北翠,是西塘镇最早的高桥。国际影星《廊桥遗梦》的女主角梅利尔来到西塘,也曾走过这座廊桥。现在每到周末或节假日,地方戏迷就在桥上吹、弹、唱自娱自乐,充分体现了江南水乡悠闲、休闲的氛围。


  西塘传奇

  小镇名称的由来

  版本一:相传春秋时期,吴国伍子胥兴修水利,运盐。他挖了五子池,从徐山北面(今嘉善县西南12里)引水直达境内。因此,西塘也被称为旭塘。因西塘地势平坦,故又称平川、斜塘。

  版本2:西塘镇东北部有一个3400亩的湖泊,是嘉善县最大的湖泊之一。相传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唐氏大族迁居砀边。他们看到湖里风景优美,盛产翠鸟和红菱。符年间,此湖称“祥符”。

  这个唐姓家庭有两个兄弟,原本幸福地生活在祥福堂旁边,但后来却分居了。兄居砀东,号东唐;弟居砀西,号西唐。后来,哥哥家逐渐衰落,而弟弟家却十分繁盛,就像一棵树一样,生出了许多树木和枝条。于是,人们在所居住的“唐”字旁加了一个土记,称西塘。

  玄关的由来

  在江南水乡,随处可见错落有致、数户连成的廊街。但西塘是唯一拥有1300多米长廊街的地方。西塘的廊街,一侧是商店或房屋,另一侧是河流。廊街被小河环绕,蜿蜒迷人。步入廊街,映入眼帘的是河两岸的水上房屋和河港。比如下雨天,当雨滴在走廊的屋檐上形成一道长长的雨幕时,即使是不会写诗的人也会突然产生诗意。廊街的起源并无官方记录。只有两个流行的版本:“为男人而建”和“为善行而建”。

  一个版本:年轻的寡妇胡太太独自在西塘养活一个家庭和一个商店。胡家店前的河滩上,有一个摆豆腐摊的王二。王二同情胡,经常帮忙做一些体力活。随着时间的推移,胡妈妈觉得自己不能没有王二,但又很难表达自己的感受。于是,她趁修缮店铺的机会,让人沿河搭建棚屋,遮住店铺前的街道。这样,王二就可以免受风吹雨打,两个人就可以在同一个屋檐下了。没想到,胡家的店却因为这个窝棚突然生意兴隆。镇上的企业纷纷效仿,多年来,一排棚屋形成了。后人取“为男人而建”之意,将棚屋称为廊街。

  版本2:西塘有一个烟纸店的老板。有一天,商店关门的时候,他看到一个乞丐躲在店前的屋檐下,就让他进去。乞丐不肯,于是老板就拿了一块竹帘,把它连在屋檐上,盖了一个屋子。为乞丐避雨的临时棚屋。第二天,乞丐在店门上留下了一行字:“这个棚子可以让你一夜免遭风雨,积善行善的人会得到好运。”此后,卷烟纸店生意兴隆。为了感谢乞丐的好意,店主干脆在店前的屋檐下用砖、瓦、木架搭建了一座长廊,穿过小街来到了河港。

  卧龙桥的传说

  卧龙桥原本是一座木桥,年久失修,破败不堪。有一天,住在桥边的竹匠朱某看到一名孕妇滑倒落水身亡。他想重建它,但没有资金。他剪掉头发,出家为僧,名叫广源。他花了十年的时间化缘,积攒了三千两银子,开始修建。当银子耗尽,石头还缺的时候,和尚因病去世,年仅十岁。由于缺乏桥面,该项目即将停止。这时,有两位神仙来到了西塘。听说西塘的豆腐干很有名。他们尝了尝,赞不绝口。当他们陶醉的时候,一块豆腐干掉下来,落在了未完工的卧龙桥上,形成桥面。因此,卧龙桥的桥面是一大块。整座桥上刻有一条龙,头东尾西,至今仍清晰可见。

  送子上枫桥的传说

  据《西塘镇志》记载,来凤桥始建于明代崇桢十年(公元1637年),清代曾两次重修。据说,这座桥刚建成时,有一只鸟飞过。城里人认为这是吉祥的,就给它取名为“送子上凤凰桥”。1988年改建为单孔钢筋混凝土拱桥。1998年重修,采用古典园林“复廊”形式,中间有隔墙、花窗,两侧有通道。据说,新婚夫妇过此桥时,如果男在左,女在右,则预示会生儿子。这座桥又名“滴水庆余桥”、“情人桥”。前者可以让人想起雨天的情景。坐在这里喝一杯不是更好吗?坡。当然,男人会走上台阶,一步步上升,而女人则迈着小至三寸金莲的步子,稳稳地经营家门。老人们说:“新婚夫妇散步,南方生子,北方引凤。”如果有一对已婚夫妇还没有生孩子,你不妨过来散散步。

  七老爷庙的传说(护国王、遂凉王庙)

  明朝崇祯年间,嘉善地区发生饥荒,很多人挨饿。当时,七爷正在督运御粮。他不忍心看到到处挨饿的人民,就把御粮全部送给了人民。他知道私下将御粮分给百姓是死罪,于是他到延河投河自杀,附近的百姓才得救。为了纪念这位清官,人们集资为他建了一座庙宇——七老爷庙,深受人们的喜爱。

Tags: 西塘古镇

发布: admin 分类: 杂谈 评论: 0 浏览: 2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