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了解茶,品茶八招,成为品茶高手
饮茶者以南方为佳。喝茶是一种心态,一种心情。它过滤掉浮躁,安定思绪。没有茶的日子是平淡而平淡的。饮茶之美在于品茶、赏茶。只有会品茶、赏茶的人,才能“闻”茶的香,发现茶的真味。我该怎么做呢?只有当你走近茶、读懂茶、欣赏茶,看着杯中的茶在充满茶香的房间里由淡到浓、起落、聚散时,你才能慢慢理解。
专业品鉴师不仅可以借助仪器和理化方法对茶叶进行分析、检验,还可以通过看、闻、尝、摸来鉴别茶叶的品质。其实普通人通过学习就可以做到。品茶者应采用干评和湿评两种方法来评价茶叶的“八项”,即外观的评价:嫩度、串色、色泽、澄清度;内部评价:香气、味道、汤色、叶底。生产好茶。普通人也可以通过这些品茶的基本要素来鉴别茶叶的品质,从而挑选到好茶叶,喝到茶的真味。
赏茶八要素:嫩、条、色、净、香、味、汤色、叶底。
1)嫩度关键词:绒毛、前苗、白毫
嫩度是鉴别茶叶品质的基本因素。鉴别毛峰、毛尖、银针等毛茶,一般以毛数作为主要判断依据。但这种方法不适用于其他种类的茶。判断茶叶的嫩度还需要辨别有无前苗:好的前苗、露出白毫,说明嫩度好,做工也好;若有前苗,说明嫩度好,做工好;若有前苗,说明嫩度好,做工好。如果茶叶原料的嫩度差,无论做工多好,也不会出现前苗和白毫。
2)绳子的关键词:紧、直、强细、圆扁、轻重
条索是指炒青条、圆珠茶、扁龙井茶等茶叶的外观规格。对于条形茶,需要鉴别茶叶的松紧度、直度、强度、圆度、重量;对于圆茶,要辨别颗粒茶形状的松、轻;对于扁平茶,需要辨别茶叶外观的平整度和光滑度。一般来说,茶原料形状紧、重、圆(扁茶除外)、直、嫩、做工好、品质高;形状有松散、扁平(扁茶除外)、破碎、烟熏、烧焦等。如果有异味,说明原材料陈旧,做工差,质量差。此外,感官的直观感受也是评价茶的重要标准。取适量干茶放在手掌上,感受重量,判断其松紧程度。
3)颜色关键词:色泽一致、光泽明亮、油润清新 茶叶的颜色与原料的嫩度和加工工艺密切相关。不同的茶,颜色要求不同,如龙井,颜色为黄绿色,俗称“糙米色”;龙井,颜色为黄绿色,俗称“糙米色”;碧螺春,银白色,翠绿色;六安瓜片、庐山云雾等颜色都是翠绿的。但无论何种茶,品质上乘的必须是色泽一致、光泽明亮、油润鲜爽。一般来说,选购茶叶时,外观颜色应纯正、光滑,外观颜色应杂色、深色。
4)清晰度关键词:纯度、内含物
澄清度是指茶叶是否纯净,是否混有茶片、茶梗、茶粉、茶籽等,以及在加工过程中是否混有竹片、木片、石灰、泥沙等夹杂物。生产。一般来说,品质好的茶叶纯度都比较高,纯度最好的茶叶是不含任何夹杂物的。另外,还可以用手指抓茶,注意茶叶的光滑度、紧实度,看是否有茶粉、茶梗、茶碎等杂质。
不过,另外,用手指捧茶是指只有在购买和鉴定茶叶时才允许的动作。但泡茶、喝茶、奉茶时,用手指触摸茶叶,是不符合茶礼的。必需的。
5)香味关键词:高低、强弱、纯不纯、持久
闻茶最适宜的叶底温度为45-55度。闻茶时每个香气周期的时间以2-3秒为宜,不宜超过5秒或少于1秒。闻香味时,应将整个鼻子放入杯中,但不要向茶杯内呼吸,以免呼吸稀释了香味的浓度。冬天的时候,应该赶紧闻一闻。夏季,泡茶后3-5分钟即可闻到茶香。
香气级别:纯正,即香气纯正,无其他异味;浓,即香气悠长、浓烈;鲜,即香气清新,有清爽爽口的感觉;清澈,就是一种清爽、清新的感觉;平,即香气淡,无杂味;粗糙,就是感觉粗糙,有时还有涩味,就是老叶的粗糙气味。
纯度等级:以尖锐、鲜活、浓烈、持久、纯净、无异味为佳。凡高香茶、新茶、足火茶,闻时必须香气高、气味好;劣质茶、老茶或加水量多的茶,香气淡而低,并夹杂异味。
持续时间:指香气的长度或持续时间。无论是闻茶汤还是干茶,如果能闻到香气时间较长,则说明香气较长,反之亦然。香气高而长、鲜香者为佳,高而矮次之,低而浓者为次。
6)口感关键词:浓、浓、鲜、醇、苦、涩、粗、异 最适宜的茶汤温度为45-55度。自然地从勺子中吸出茶汤,不要太快。对于疑似有烟熏味的茶汤,进入后应闭上嘴,用鼻孔吸气,让空气与茶汤充分接触,然后再用鼻孔将空气放出。重复2-3次以获得更好的评估结果。将茶汤放入口中,在舌中部旋转两圈。最合适的时间是3-4秒。一般需要品尝2-3次。品味浓茶2-3次后,需用温开水漱口,冲去残渣后再品饮。
口味纯正:茶汤内容丰富,有浓浓的感觉;喝完茶汤后口腔有强烈的涩味,吐出茶汤时味道增强。给人一种清新爽快的感觉;茶汤味道浓郁,回味爽口,茶汤刺激性小。
滋味不纯:先微苦后甜的茶最好,先微苦后不苦不甜的茶次之,最后苦的茶先苦后苦是最坏的;入口后有口腔麻木感,舌头发紧。先有涩感,然后没有涩味,不算涩。真正的涩味是茶汤吐出后仍涩的时候。浓浓的老茶汤喝在舌尖上,感觉粗糙而味道清淡,略带平淡和涩味。;有酸臭、腐臭、发霉、烧焦等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