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U型七眼袖技巧
在服装打版和袖子搭配工作中,业界习惯于在袖窿上搭配袖子。传统的方法有框袖贴法和三角袖贴法,其特点是在袖窿内从上到下进行操作。
分享U型七眼袖技巧
从框套贴合法和三角套贴合法可以看出:缩缝加袖山弧时,常采用2-4个刀孔定位,且刀孔几乎集中袖山下。袖子与身子的纱向平衡无法有效控制,袖柄孔与袖笼孔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会造成缝制困难。缝制时一定要关闭刀眼。这样就会造成袖子与身子之间的纱线被拉歪,势必造成袖子前后移动。即使是缝纫高手也无法达到使衣身和袖子的纱线保持平衡、垂直、前后的效果。还是需要尝试去改变。
现代高端品牌服装的技术要求:合身的衣身与袖子的协调,纱向垂直平衡,正反面对齐。这就要求袖孔弧形刀片和袖山弧形刀片在制版技术上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要求在袖山侧和袖窿腰部设置4个平衡刀眼点。袖山顶部和袖窿底部中点各有一个刀孔点,是区分前后袖山的刀孔。共有7个刀孔,如图3所示。并根据织物的性能和厚度,各段袖弧与袖窿弧的配合应有合理的缩缝量。这样就可以有效控制袖子和身子螺纹的平衡和垂直方向。达到前后对齐的效果。
现在有一种新的免计算裁剪方法,可以从根本上克服上述缺点,满足现代高端品牌服装的技术要求,无需试改即可一步组装袖子——U型袖贴合技术,(以下简称U型贴合套技术)向您介绍:
U型袖搭配手法的绘制特点:在袖窿上从下到上分段制作U型抛物线,然后组合成袖山形状,然后根据需要制作袖形。
具体方法和步骤如下:
1.复制完成的身体结构图中的袖窿线和腰线。
2.确定袖山高度的方法有两种:
(1)将样衣放在人体模型上,按要求加垫肩,测量实际袖窿深度。
(2)SodeYamadaka可以使用平面绘制方法制作出不同的样式。
3.设计袖窿切口的位置。
4.设计袖子每个弧度所需的接缝收缩量(注意,这取决于织物的性能和厚度)。
5.袖山的弧线
(1)采用袖长款式;袖窿某段弧长+接缝收缩率/2。以前,袖窿CB弧上的C点被绘制为CB+O。25(缝制收缩率/2)当弧长达到8F时,在直线上找到交点G。变成一条CG弦直线。 (2)应用外山弧公式=弦高的平方×2.5/弦长+弦长,因为已知外山弧长=CB+0.5以及外山弧的弦长CG;找到弦高尺寸,在CG线的1/2处画出弦高MN,然后用CNG点画一条三点圆弧。即西安CNG线段的秀山弧。
(3)应用上述方法和步骤创建GX、EJ、JK套筒的圆弧形状。平滑地画出每个袖子的弧线,以形成前袖和后袖的弧形。
6.取K点和X点与袖窿深线的垂线分别得到咬合点C和I。
7.分别制作前后袖的折线,通过反映折线复制前后袖的弧线,合成袖子的弧线。
8。制作袖长线、袖肘线、袖口线和标准袖脂线。
9。制作部分袖线。
(1)制作一条大的偏移袖线。以袖膘对角线与袖山弧线交点为点,均衡向后扩沿,向前扩3厘米为点,以这两点为起点,沿宽点画图袖口,即完成前后大偏移袖线。
(2)制作小偏移袖线,取袖膘折线与袖山弧线的交点,做后缩1厘米、前缩3厘米的平衡点cm,并以这两点为起点,沿着袖口的宽度进行绘制。观点。完成正面和背面稍微偏移的袖子线条。
10。区分大小袖的轮廓,并在袖孔对应处打7个刀孔,以区分前后袖的弧度。并加深轮廓,完成U型袖贴合过程。
以上就是U型套筒技术的基本理论方法,其灵魂在于灵活应用。如何简化绘图过程并使其更加实用,如何适应各种袖窿不断变化的要求。如何将各种款式的袖子与纱线方向对齐并与身体保持平衡。如何准确计算不同性能、不同厚度面料的袖缝缩水率等,后续我们会陆续给大家介绍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