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相机与人面对面交流,记录他们的喜怒哀乐,大概是摄影最生动、有趣、多变的一面了。
拍照时如何引导表情
当我们拍摄人像时,无论他的动作和表情是否自然、真实,镜头总是捕捉到人物在某一时刻的形象,包括面部表情、体态以及与周围环境的默契。没有人物的塑造,走进人们的内心就成了一句空话。
从人像摄影的造型分类来看,头像最能表现人物的神情,半身像最能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姿态,全身像的最大优势在于它能让角色与周围环境形成有机的联系。联系来营造画面的意境和氛围。
先看脸型。脸部的基本角度,从水平面看,一般可分为三种:正面、四分之三侧面和正面侧面。
正面肖像就像身份证照片。表情很容易显得呆板,但正面肖像很容易描绘出与灵魂沟通的眼睛。如果拍摄对象是鹅蛋脸且比例匀称,正面人像也能达到满意的造型效果。。
如果您将脸向左或向右移动,使另一侧的耳朵刚好看不见,那么摄影中最常拍摄到的将是四分之三侧。这时,不仅可以更全面地表达一个人的面部形象,而且会因面部的变化而显得更加生动。由于发型等因素的影响,左转还是右转也会对造型效果产生影响。
侧面肖像具有戏剧性的效果。由于人们通常看不到自己的个人资料,因此他们对自己的个人资料感到新奇并且很容易感到失望。尤其是普通人的侧脸并不是很漂亮,选择时要慎重。
除了水平面上的旋转之外,人脸俯仰的角度变化也很有讲究。头部稍低,适合脸型较胖的人。它可以使脸型变得更瘦,轻松产生柔和、低调的造型效果。如果头部稍微抬起,适合脸型瘦的人,使脸显得更胖。同时可以表达一种傲慢之感,给人一种坚强、自信的印象。
接下来我们看看身体的姿势安排。记住一个有用的原则:头部和身体不要形成一条直线,即身体面对镜头时,头部应稍微向左或向右转动;当眼睛直视相机时,肩膀应转动一定量。倾斜角度,或者上下倾斜肩膀,这会让画面更有活力。例如,拍摄坐姿半身像时,不妨让人物以45°或90°侧坐,然后将上半身转向镜头并扭转,以形成理想的曲线。全身像也应避免下方的站立姿势,重点支撑两条腿的重心。 不要忽视角色姿势中双手的排列。双手的变化丰富多样。它不仅可以加强人物的表现力,还可以起到装饰画面的作用。在以脸部为主要焦点的人像拍摄中,双手可以放在脸部的一侧,或轻握,或斜靠,但与脸部的接触不宜过强,以免脸部变形。拍摄半身像和全身像时,可以将双手放在胸前,或者用手梳理头发,或者轻轻触碰下巴,也可以拿着一些道具让画面活跃起来。俗话说“手的表达能力仅次于脸”,拍照时可以作为参考。
人像照明
除了体型,光线也是人像摄影的重要因素。与风景摄影相比,人像摄影对光线的运用更加自由,因为自然光的变化只能通过等待才能获得,而人可以走动。不同的角度可以创造出不同的光造型效果,更何况室内灯光人像还可以调动各种光源,创造出变幻莫测的阴影效果。
如果从光线照射的方向来看,顺光是人像摄影中比较常用的一种光。虽然下光比较平坦,很难表现出立体效果,但正面光更有利于色彩还原,特别适合表现女性皮肤的光滑程度。正面光不仅让皮肤显得白皙细腻,还让瘦脸显得更加丰润。经验丰富的摄影师在使用顺光拍摄女性肖像时,通常会将主光放得较高,在人物的眉骨和鼻子下方形成细小的阴影。这不仅利用正面光来掩盖脸部的皮肤瑕疵,而且这种被称为蝴蝶照明的方法由于投影产生的有效三维效果而在女性摄影中非常流行。不过,在实际拍摄中需要注意一件事。蝴蝶打光法不适合脸太瘦或者颧骨太高的女性,否则容易让脸变瘦。
45°正面侧光广泛应用于人像摄影。不仅具有一定的采光面积,还能赋予脸部凹凸立体感,色调、线条、轮廓更加丰富。如果脸部呈四分之三轮廓,光线从另一侧射来,照亮整个四分之一脸和部分四分之三脸,这种布光就是典型的伦勃朗布光方式。。这种光线与深色背景相结合,将使人物闪闪发光。伦勃朗的布光方法多用于男性形象,以表现刚毅有力的气质。
人像摄影也经常使用逆光将人物与背景分开。强烈的逆光可以勾勒出人物的脸型和变化多端的发型,将人物推到观众面前。当逆光作为主光时,人脸往往较暗,需要额外的补光,但补光不宜太强,以免冲淡逆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