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懂音乐的人怎么能学音乐呢?
1。学习音乐理论。通常包括比较简单的基础理论,如乐谱、音程、和弦、节奏、节拍等。乐理主要包括声音的音高、强弱、长度和音色。其中,声音的音高和长度最为重要。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在一定时间内振动的次数(频率)决定的。音色是指声音的感官特征。它是音乐中极富感染力、能直接触及感官的重要表现方式。声音的音调、强度、长度和音色在音乐表演中非常重要。
2。学习视唱和听力训练。它通常包括听力训练、听写和视唱三个部分。学习步骤可分为音阶练习、音程造型与演唱、和弦连接练习、二声部视唱练习等。视唱练耳可以发展音乐听觉,增强音乐记忆,培养正确的音高和节奏,并获得熟练的音乐阅读技巧和丰富的音乐词汇。
3。学习和谐。和声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音按一定规则同时发声而形成的声音组合,包括和弦、和声进行等。和弦是和声的基本材料,由3个或3个以上不同的音按三度叠加或其他方法同时组合而成。和声进行是指和弦的顺序。和声起着形成乐句、划分乐段和终止音乐的作用,具有明显的浓、淡、浓、稀的色彩效果。
4。学习音乐形式。音乐形式是音乐的结构形式。在开发过程中形成了各种段落。在这些段落形成的规律中,可以找到的共同格式是音乐形式。一首仅由一个小节组成的乐曲称为“乐曲形式”,一般由两个“小节”(具体称为“方形小节”)组成,每个小节为四(或八)个小节。')在器乐中最常见。
5。学习复调音乐。复调音乐由两个或多个同时发生、相关但不同的声音组成。这些部分各自独立,又和谐地统一为一个整体,相互之间形成和谐的关系。对位法是主要的创作手法。间隔一定时间对同一旋律的模仿称为模仿复调。不同旋律的同时组合称为对比复调。复调音乐的流派包括卡农、创作曲、赋格、经文歌、复调香颂、坎佐纳等。
6。学习唱歌。正确的唱歌方法是身体自然挺直、放松,头稍高,眼睛向前看,胸部自然挺起,手臂自然下垂,肩膀稍低后仰,小腹收紧。收缩,你的脚在你面前。背部稍微分开,重心放在脚上,脸部、眼睛要自然、生动。你的嘴应该张开并且放松。唱歌时记得咬紧牙关,收下巴。正确的感觉应该是从小腹到两眉之间。颈部、背部和腰部之间形成一条直线。唱歌时,可以根据歌曲内心的情感,给出适当的动作。动作要简洁大方,切忌矫揉造作、多余。
7。学习编排。编曲是将各种乐器添加到旋律中,形成多声部音乐。在分配工具之前,一般“主要部分”或“结构因素”已经基本确定(注意措辞,是“基本确定”)。编排是作曲的组成部分之一。学习的要点是各种乐器的演奏及其演奏方法、音乐原声的统一效果、各种乐器的音色对比和协调效果。配器也常用于编排现成的音乐,如改编自钢琴音乐和合奏音乐的管弦乐。
8。学习作曲。作曲是创作音乐的行为,或者说音乐创作的过程,需要运用基本乐理、复调、和声、配器、曲式结构等技术理论体系来表达创作者的音乐思想。音乐形式有很多种。无论是古典作品还是现代创新作品,都蕴含着对比、变异、重复三个原则。音乐的进行、冲突、情绪的变化都来自于对比,如弦乐与木管、强与弱、快与慢、大与小等;变奏技术是在保留某些特征的同时改变音乐素材。一种比较简单的变奏是基本保持主题的旋律轮廓、节奏模式甚至和声,只是添加一些小装饰;重复是指音乐素材的再现。为了给听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重复或变化的重复是必要的手段。